云觀滁博之滁州上水關
上水關位于今滁州市瑯琊區西大街南側,自北向南跨越內城河,是一座橋式建筑,在滁州古城格局中居于永豐門和觀德門之間。上水關全長22米,寬11.9米,高及水面10米;三孔,拱圓半徑略等,底座是大條石,拱孔之上全部是由磚砌而成。
根據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《滁州志》記載,上水關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(1217年),明洪武年間重修,為的是阻攔西山諸溪之水。到了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,濱州人趙大綱來權州事,見到此關歲月久遠,灰石疏豁,兼捕署半夜出關捕盜,驚曰:“城門盡閉,爾既可以夜出,盜寧不可以夜入耶!”為了鞏固城防,穩定社會治安,趙大綱下令重新修繕上水關并增置鐵柵欄,上設轱轆樁石作為啟閉的開關,同時設鋪守衛。文獻記載,到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,上水關圈口尚刻有“嘉定十年建康都統司創建”的字樣。
1978年,有居民在關上兩端建筑民居,中段的空地也被附近居民開辟為菜園。2004年10月,上水關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6年4月,在上水關修繕施工過程中,發現中孔面東圈口正上方80厘米處,有磚刻“嘉定十年郡守□節制”(制字后面的字磚脫落數塊)的字樣,一磚一字;北孔面東圈口正上方80厘米處,有磚刻“洪武拾陸年守御滁州千戶李武毅提調修砌上水關”的字樣,一磚兩字,保存完好。
近年來,滁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整治內城河沿岸周邊環境,同時對內城河上的關和橋進行分期修繕,征遷了關上和附近居民,鋪筑了休閑步道,遍栽綠植草坪,如今上水關面貌煥然一新,佇立在河畔東西相望,雄關矗立,古意綿綿……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