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云觀滁博》之祝世祿“一竅天”碑刻
“一竅天”碑刻位于滁州瑯琊區雞爪山的重熙洞內,碑身長104厘米,寬50厘米,碑正面用楷書題刻“一竅天”三個大字,字體大小為26x20厘米,另有小字落款“祝世祿題并書”。
“一竅天”碑刻
祝世祿,字延之,號無功、石林,江西德興人。25歲時考中舉人,其后屢試不第。萬歷十七年(1589年)49歲取為進士,授休寧縣知縣,積極講學,創建還古書院。工書擅詩,尤善警案大字,與文人相交甚篤。在心學方面著有《祝子小言》,另有《環豐高詩集》、《環眉高尺讀》行世。
祝世祿在明萬歷年間的南京書壇,是一個相當活躍的人物,姚旅在《露書》中,描述了當時活躍在金陵各個階層的知名人物,其云:“壬寅金陵有十忙:祝石林寫字忙,何雪漁圖書忙,魏考叔畫畫忙,汪堯卿代作忙,雪浪岀家忙,馬湘蘭老妓忙,孟小兒行醫忙,顧春橋合香忙,陸成叔討債忙,程彥之無事忙。”祝世祿因善書而名列榜首。盡管這里面人物龐雜,既有文藝界精英,又有下層普通士眾,但至少反映出祝世祿在當時金陵書壇的名聲之盛。董其昌弟子周之士評祝世祿書法云:“祝世祿書亦有風致,但筆多任意,法有出入,可備書家禪種。”在這句褒貶參半的評價中,我們約可窺及祝世祿不染時習,高調自彈的書風。
祝世祿還曾與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往來,利瑪竇在南京期間,曾得到他許多關照與幫助。祝世祿《環碧齋》詩集中有“贈利瑪竇”一詩存世,這也多少反映出他廣泛的人脈網絡與親和的人際關系。由于祝世祿的書法作品傳世不多,故其在明末以后的書名并不為外界所重。
